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

愛他,就像愛自己

IMG_0361

如果我都不能讓你好好的發脾氣,怎麼能要求你讓孩子好好的發脾氣?

我知道你也沒有被好好愛過、從來也不被允許哭泣、發脾氣、表達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。

乖乖念書就是在這個家裡,唯一證明自己還存在的好方法。

再加上,大家都以為男生不能哭、哥哥不能生氣要做好榜樣、哥哥要幫忙照顧妹妹所以不需要被照顧………。種種的觀念枷鎖讓你的童年喘不過氣。

但長大了,就更沒有人關心了,從來沒有人好好關心過大人的情緒,因為身體長大了。

以前我總是禁止你在家裡發脾氣,因為一發不可收拾。

現在想要跟你說聲抱歉,如果連一個給你發洩情緒的角落都沒有,這個家也只不過是一個空殼旅館,如果連支持你的喜怒哀樂都沒有,這裡也不過是睡覺冷不著的地方。如果我只會要求你好好愛孩子、好好陪伴孩子,卻無法讓你感受到愛和陪伴,那我的要求也不過是空談。

當你不停的看漫畫、看電影到早上四點、嘟著嘴不發一語、、、我決定開始閉嘴和閉眼,我相信你會自己找到好好對待自己的方式,我只需要提供你營養的早餐、溫暖的抱抱、支持的全身按摩、讓你知道你不是自己一個人,你也是被愛著的。

感謝很多無條件愛著我的人,讓我知道甚麼是無條件的被愛,讓我看到事情發生的美好那一面,我也才能有力量,好好的愛著老公、小孩們,謝謝你們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有些人,剛開始會不想面對難過或生氣的事,相處久了,我們熟悉他的個性就是這樣,也不需要太過度關心。有時候拍拍他,或者給個眼神就夠了,然後有些人習慣獨處,有些人習慣轉移焦點,我們有時間、有心力就配合。等他準備好,自然會談,不談,也沒關係。想談但不知從何說起,我們就引導,先用開放試問句試試看,再用封閉式問句,越問越具體。最重要是大家相處輕鬆自在,保持著關係,對人就是種支持了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孩子本來的個性壓抑,常說「不在意」,這幾次,有了明顯的轉變,情緒越來越明顯。高興的時候大聲笑,生氣的時候大聲罵,難過的時候眼淚流…
我很欣喜這樣的轉變,可是家長卻很憂慮。
這要回到台灣社會的氣氛說起。我感覺,台灣並沒有那麼接納個人的情緒,我在教孩子的時候,常有困難,因為這個社會容許人表達負面情緒的方式真的很少。甚至,適當地表達負面情緒,譬如,用口語說「我很生氣!」大人也可能會覺得煩,開始進行壓抑情緒表達的動作。
從小時候的教養來說,孩子有負面情緒,常接受父母的打斷或轉移,如此對孩子自己的情緒控制不利。一個人得要經歷多次完整的情緒流程,從情緒的開始、到頂點、緩和、收尾,才知道如何掌控情緒。我們大人的工作,是要去陪伴與支持,盡可能幫孩子營造一個空間,來體驗情緒,也教導孩子控制情緒的方式。
一個健康的人,是對情緒敏感,但又知道如何控制它。常知道怎麼表達與宣洩,來維持內在的平衡。

以上兩段文字,摘錄自 <<洪仲清臨床心理師>>→按我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