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

全職媽媽觀察記錄-媽呀,我打翻了多多~

剛剛看完綠豆爸的"存款"概念。
2012-07-30_024126

今天晚上,就在這篇文章發表的前一個小時,我因為貪看Facebook,和小孩(4y)說,現在是媽媽的休息時間,請他不要打擾。


小孩不斷的進來書房,一下子說小火車需要修理、一下子拿多多請我喝、一下子說請我陪他看電視、一下子說要和我一起看電腦上他的照片。


最後一次,他只跟我說,媽媽,你來跟我看一下,多多倒了唷~


衝出去客廳就看到這番景象。

IMG_63781
小孩不疾不徐的語調,根本不是不小心,我一邊清理一邊問,你是不是因為媽媽都不理你所以你才打翻的?小孩點點頭...


我深呼吸,告訴自己..不要用大吼叫的方式生氣,我拿清理用品和他一起擦乾淨(雖然都是我動手比較多),告訴他我真的很生氣,但是他還是一副無所謂不是他的錯的樣子,直到我告訴他:『你必須在客廳睡覺,因為你必須告訴因為多多來我們客廳的蟑螂先生,不能來我們家玩。』他才開始緊張,開始說對不起.......

繼續深呼吸,好的,我應該是在"存錢"沒有錯吧?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嗎?

你家也有這樣的狀況嗎?想知道大師如何解讀嗎?
f_2226747_1

這是綠豆爸給我的回覆,真的值得我多看幾遍,所以放在blog,如果家裡也有一樣的狀況,也歡迎參考或是一起討論阿!

綠豆爸的回覆:

因為是事後,我們可以用理性的角度來討論這個議題,因為這幾乎是每個家庭都有可能遇到的狀況。
先提一下,打翻多多算很小的事情了,我們聽過有摔玻璃杯的、打破花瓶的,甚至前幾天有小孩墜樓,都是因為相同的起因。


人,有個最基本的需求叫「生存」。


「生存」又可以把它拆成兩個部份,首先是「生活」,也就是食衣住行等外在的滿足,這多數在台灣能看到我在FB文章的家庭,孩子應該都能滿足的。
而生存的第二個部份,就是「存在」,也就是心裡層面的滿足,確定自己是被愛的、是被需要的、是「存在」的。而這部份也是多數台灣家庭的教養中,所匱乏和欠缺的,也是我們極力推動優幼方案想要補足的。

 

Elaine Lin 的孩子是非常聰明,EQ也很高的,孩子希望父母的行為能夠證明是愛孩子的,也同時證明孩子自己的存在,因此「給了媽媽至少5次以上的機會」,總算在第5次,媽媽離開房間了,孩子證明了媽媽是愛他的、而他自己是真的存在了!
雖然說千金難買早知道,但如果早知道結果,在小火車需要修理時,就去幫助孩子,結果一定大不同。


只是幫孩子修小火車,仍然是孩子「要來的」,其存款的額度相當低,甚至沒有。
楊教授有跟我們分享過「制敵機先」的概念,也就是藉由認識自己的孩子,大概可以拿捏出孩子依附的時間,在孩子還沒有討愛之前,父母就先給予滿足,孩子就能獨立一段時間,而這個時間的長短,則需看父母的存款額度有多少。
以我們家為例,之前在板橋中心9:30要開門,綠豆媽媽8點起床後,就會和孩子互動大約30分鐘,然後就請孩子自己找事情做,接下來的60分鐘就是我們整理環境的時間。
「但媽媽真的很需要休息耶!?」大人很希望孩子可以同理大人的身心狀況,但別忘了孩子只是孩子,但我們可以先滿足孩子一點點後,再請孩子同理。
有點像是手機充電一樣,當快沒電時就會一直嗶,這時如果先充電個10分鐘,可能就可以撐個半小時不是問題。


再談談如果還是發生了父母無法接受的事情 (例如打翻多多),既然父母心知肚明孩子是因為父母沒理他而打翻了,那麼戳破這件事情,多多也不會自己消失回到瓶子裡。
這也是「孩子的挑戰」一書所言,我們學會瞭解孩子的錯誤目標後,並不代表要利用這樣的專業去質疑孩子的行為,因為孩子真的不是那麼有心機的 (我指學齡前唷)。
如果這時候,父母是抱抱孩子說:我知道你想要媽媽陪你,但媽媽真的好累喔,現在多多打翻了,媽媽因為很愛你,雖然很累還是會陪你一起清乾淨的。想想如果自己是孩子的感覺。


另外孩子的心理可能很納悶,就是自己給了媽媽那麼多次機會來證明愛孩子,孩子都沒生氣了,怎麼生氣的是媽媽呢?(據現場觀察,大人通常給孩子3次機會,孩子還沒達到要求,大人就會生氣了)


再來談到後果,多多打翻了,關鍵字是「多多」,真的想要孩子警惕 (警惕效果大概4小時),頂多是明天不喝多多了。


用到睡客廳、蟑螂...等字眼,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白色恐怖了,也就是不帶髒字的威脅了。(除非孩子很愛睡客廳、也很愛蟑螂)


看起來洋洋灑灑的一大篇回應,其實是因為在「補破網」,試想如果能夠走在孩子之前,在孩子討愛前就給他充飽電,然後孩子也開心的自己玩、大人也擁有自己休息的時間空間,不是更好嗎?優幼就是要營造這樣的情境,因為教養不是等兵來的,才派將去擋的呀!

 

【寶媽觀察日記】
1. 是的,第一次的小火車需要修理就是警訊了…orz…
2. 大寶現在還是相當需要媽咪的照顧,所以預計三個月內媽咪的自由時間是它們午睡&晚上睡覺後。
3. 開始來排孩子在家的活動了 :)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